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- 新闻资讯 - 实时动态
实时动态
苏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加快推进科技创新
发布时间:2018-12-12 14:23:00 | 浏览次数:


 

不断提升科创水平,为发展主引擎提供强大动能

 

创新,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。

苏州,不仅拥有25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,更有厚植于这座历史名城肌体里的创新基因,涌动着澎湃的创新动力。

党的十八大以来,苏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,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把创新作为引领“强富美高”新江苏建设先行军排头兵的主引擎,坚持把产业高端化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着力提升创新要素集聚水平,不断完善科技政策支撑体系,加快推动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建设。苏州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.82%,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.5%,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连续9年位居全省第一。

一是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。紧密跟踪国际科技创新发展的最新趋势,加强前瞻布局,大力开展科研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,加速占领技术制高点,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的重大产品,着力培育未来主导产业,切实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,苏州工业园区纳米技术产业、苏州高新区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、昆山高新区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等均已初具规模。2017年,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为50.8%和47.8%。

二是大力集聚高端领军人才。深入实施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,围绕产业创新布局大力引进一批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,掌握关键技术的高科技领军人才。目前,全市国家千人计划人才达250人,其中创业类人才130人,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;省双创人才782人,姑苏领军人才1291人。累计支持12个团队项目,集聚核心团队成员42名,其中中科院院士3名,国家千人计划10名。集聚的领军人才超过90%集聚在新兴产业领域,市级以上领军人才企业中,30多家企业营收过亿元,34家企业主板上市或新三板挂牌,500多家企业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系列。

三是狠抓重大创新载体建设。紧抓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机遇,充分发挥高新园区辐射带动作用,加快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载体,努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。充分发挥开放优势,着力深化与中科院、清华、北大等知名高校的战略合作,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苏州研究院、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、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、哈佛大学韦茨创新中心、科大讯飞苏州研究院等相继落户。目前,我市拥有11个省级以上高新区,与中科院合作共建科技创新载体21家,占中科院在全国布局总数的20%;与清华大学合作共建13家,苏州成为与清华合作最多的城市。

四是强化创新型企业梯队建设。实施雏鹰计划、瞪羚计划,建立覆盖企业初创、成长、发展等不同阶段的政策支持体系,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,创新政策、科技服务、科技平台向企业集成。组织开展省、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工作,累计1665家企业入省培育库培育,1901家企业进入市培育库。目前,全市拥有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超1200家,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464家、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4828家,均为全省第一。

五是深化科技金融结合。在省内率先开展科技金融省、市、县三级联动机制,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,初步形成“一库、一池、一平台”的科技金融“苏州模式”,帮助科技企业解决“首贷、首保、首投”,目前全市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规模达到11亿元,超市平台累计为5084家企业解决融资732亿元,其中“科贷通”产品为418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银行贷款300亿元。全市拥有各类创投机构300多家,管理的资金规模1200亿元,均占全省一半左右。

六是着力完善科技服务体系。建成苏州自主创新服务广场,打造成果转化、科技金融等六大服务平台,在全省率先开展技术经纪人培育,打造科技服务集聚区。加快发展众创空间,国家级、省级新型孵化机构分别达到51家和148家,位居全省首位。不断提升孵化器服务水平,全市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07家,孵化面积超过380万平方米,在孵企业6000余家。


把握“三提升”抓牢“五个+”,把创新号角吹得更响

 

在看到成绩的同时,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,近年来苏州虽然在推动创新发展方面开展了诸多工作,但对照创新驱动发展要求、先进地区发展标杆、人民群众发展期盼,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。苏州已经到了不创新不行、创新慢了也不行这样一个关键时刻。

当前,科技创新正迎来新一轮的大好机遇,全球已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变革时代,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。新时代,苏州将继续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把科技的大旗举得更高,把创新的号角吹得更响,把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迈得更实。

“发展是第一要务,人才是第一资源,创新是第一动力。”遵循这一科学论断,苏州在发展实践中着力激发第一动力、用好第一资源,全面落实第一要务,把“三个第一”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,积极构建“三个第一”战略优势。为此,苏州将把握“三提升”,抓牢“五个+”,重点攻关、率先突破,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。

 

把握“三提升”

 

——以引领产业高端攀升提升发展动力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,立足苏州优势产业和有发展潜力的前瞻性领域,建设高端载体、引育高端人才、培育高端企业、抢占高端产业,以高端要素供给引领产业攀升为突破口提升发展能级,有效助推高质量发展。

——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提升人才引力。“功以才成,业由才广。”把引育人才工作放在创新和发展的突出位置,充分认识到人才在撬动其他资源中的首要作用、在推动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,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,加强青年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储备和开发,以人才衡量科技创新,以创新项目培养人才。

——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能力。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,统筹协调项目、资本、人才、政策、载体等多种要素集成推动科技创新,构建更开放、更多元的创新生态,组织调动更广泛的创新创业资源和全社会的创新创业积极性,着力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。

 

抓牢“五个+”

 

——“多源资本+创新主体”,用市场化的手段打通创新的所有环节。重点是完善财政资金与金融资本、社会资本合作投向创新的联动机制,做到财政资金既不缺位、也不越位。一方面,进一步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基金、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专项资金的撬动功能,鼓励有条件的区、县(市)适时成立国资参股的金控集团。另一方面,培育风投和私募基金集群,构建创新项目与资本对接的平台。依托市场化投资机构,深入实施姑苏科技创业天使计划,做大创新型企业蓄水池。探索投贷联动,拓宽对种子期、初创期企业的投资方式,全面提高创新投资的市场化程度,助力实现“惊险的一跳”。到2020年,全市天使投资引导资金达10亿元、天使投资规模达100亿元,创投基金总规模达到2000亿元,“科贷通”累计贷款500亿元。

——“本地平台+全球布局”,构建接轨国际的开放创新网络。一方面,推动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质的突破;另一方面,鼓励各区、县(市)组建专业化科技招商队伍,创新科技招商手段,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。借鉴深圳建设十大海外创新中心的经验,建设苏州的海外创新中心和离岸孵化基地,更大力度集聚全球创新资源要素,使苏州创新直通全球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地区。到2020年,支持建立100家境外研发中心,建设20家海外离岸孵化基地。

——“高端人才+制度优化”,加快打造一流创新创业人才高地。一要在“高”上下功夫,瞄准科技前沿和国际水准,面向全球大力培养集聚顶尖人才(团队),到2020年,集聚姑苏重大创新团队20个,累计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5000名。二要在“特”上做文章,在继续引进创业人才的同时,更大力度集聚企业创新人才,不断提升产才融合度。落实企业引才奖励,加快实施区域重点产业人才专项,形成有鲜明苏州特色的产业人才标签。三要在“精”上求突破,持续强化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产业引才导向,进一步用好用活创新创业大赛、基金会、海外合作组织、创投企业、新型研发机构等各类市场化引才力量,拓展招才引智渠道,提高引才的精准性和靶向性。

——“新型研发机构+龙头企业”,打造紧密型的创新联合体。一方面,加快推进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,积极构建省市协同发展的产业技术研究院体系,加速引进一批专业研究所,加强产业前沿技术研究和原创技术研发,努力抢占产业创新制高点。另一方面,支持龙头企业更好利用自身平台资源,联合共建新型研发机构,将孵化创新型中小企业纳入建设考核指标,实现以企育企、以企兴企、以企带企。到2020年,全市引进建设新型研发机构60家左右。

——“重点行业+创新地标”,培育现代产业集群和创新企业集群。聚焦苏州发展基础、发展势头比较好的重点领域和行业,着力打造创新地标,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,进而建立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。到2020年,全市先导产业产值突破8700亿元,形成10个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;累计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万家(其中认定6000家、培育4000家),境内外上市企业超过150家,形成具有核心技术和综合竞争力的高水平创新型企业集群。

 
 上一篇:中科院科学教育联盟在京成立
 下一篇:白春礼:中国科学院改革开放四十年——改革开放先锋 创新发展引擎

中国科学院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政府苏州市科学技术局

电话:0512-65825423  邮箱:chenc@cassz.com.cn  地址: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干将东路178号
©2009-2018 All Rights Reserved. 中科育成 版权所有. 苏ICP备18040402号